1.废水来源:
砂石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在建筑物中起骨架和支撑作用,在国家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砂石骨料在生产过程中需加水冲洗,使其含泥量、裹粉程度满足混凝土生产的要求。一般生产1吨成品砂石料需耗水1.5立方米,这一过程将产生大量高浊度废水。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势必造成环境污染,导致河道淤塞,水资源严重浪费。
2.废水特点:
洗砂废水水量大,浓度高。主要以泥砂为主,呈混浊状态。经自然沉淀后上层水质澄清,但自然沉淀所需时间较长、空间较大、成本较高。
洗砂废水最大的特点是泥砂含量高,通常质量浓度为6%-12%,最大时甚至可达20%。且在洗砂过程中,砂石夹杂的泥土在流程中极易泥化,变成粒度极细的泥质,悬浮在洗砂废水中。高浓度、高泥质含量导致了洗砂废水处理难度大,表现为:自然沉降慢,絮凝药剂作用效果差,溢流浊度高,底流浓度低。且由于泥质粘性较大,部分洗砂废水沉降后,出现板结现象。
- 处理工艺:

工艺说明:
本设计采用物理化学法中的混(絮)凝沉降法:洗选废水经斜板沉淀,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在废水中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使水体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于体中的污染物产生聚合反应,形成较大的团粒絮状物(俗称“矾花”),由于“矾花”的比重大于1,因此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淀于水体底部,使污染物与水体分离。
由于洗砂废水的泥砂含量较大,一般在初沉池自然沉淀后会添加絮凝剂,使细小泥砂及悬浮胶体形成絮凝颗粒沉淀于池底。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加快泥砂的沉淀,减少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这里所说的絮凝剂可以是直接投加聚丙烯酰胺或是投加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可以更大程度上节约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
混凝沉淀法具有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渣浆泵(压滤机进料泵)将污泥输送到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过滤后的清水自流进清水池,脱水后的污泥自动卸料至泥库。
此次项目在山东,在了解需求后,我公司项目部设计人员根据地形设计了一个洗砂机回收一体机和沉淀池和板框压滤机的组合,先将破碎后的机制砂排进洗砂机回收一体机,然后将洗砂机所产生的废水全部排入沉淀池,使用药剂使泥浆能够快速沉淀,沉淀后可将上清液直接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将沉淀下来的浓稠泥浆通过高压泵泵入板框压滤机中,通过压滤之后的滤饼已经非常的干,可以达到手完全捏不出水的地步,然后通过皮带传送机将产生的滤饼直接装车,运往公司指定的回收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