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压滤机和隔膜压滤机的主要区别】厢式压滤机与隔膜压滤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适用场景等方面...
厢式压滤机与隔膜压滤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具体如下:

1. 结构特征
- 厢式压滤机
- 滤板设计:由加厚的滤板组成,滤板两面凹陷,相邻两块滤板形成封闭的过滤室,无单独滤框。
- 材质:滤板通常采用增强聚丙烯或不锈钢,承压能力达3.0MPa。
- 滤布:使用单张方形滤布,覆盖在滤板表面。
- 隔膜压滤机
- 滤板设计:在厢式滤板基础上增加柔性隔膜片(如TPE弹性体材质),隔膜与芯板热熔焊接一体成型,形成可膨胀的腔室。滤板结构分为实心滤板和空心滤板。
- 隔膜功能:隔膜片可承受高压反复膨胀,通过注入压缩空气或水实现二次压榨。
- 滤布:采用两张滤布相连的滤布单体,适应隔膜膨胀需求。
2. 工作原理
- 厢式压滤机
- 过滤过程:通过液压装置压紧滤板形成滤室,物料在压力下过滤,固体形成滤饼,液体穿过滤布排出。
- 无二次压榨:仅依赖初始过滤压力,脱水效率较低,滤饼含水率较高。
- 隔膜压滤机
- 过滤过程:初始过滤与厢式压滤机类似,但完成过滤后,通过向隔膜腔室注入介质(如压缩空气或水),使隔膜膨胀挤压滤饼,实现二次压榨脱水。
- 二次压榨:显著降低滤饼含水率,提高脱水效率。
3. 性能参数
| 参数 |
厢式压滤机 |
隔膜压滤机 |
| 滤饼含水率 |
50%-60% |
25%-40%(最低可达15%) |
| 处理周期 |
2-4小时 |
45-60分钟(缩短30%) |
| 耐压能力 |
3.0MPa |
隔膜压榨压力3.5-5.0MPa |
| 处理能力 |
2-10kg干泥/(m²·h) |
适配高含固量物料,效率更高 |
| 能耗 |
较低 |
高压压榨阶段能耗较高,但周期短 |
4. 适用场景
- 厢式压滤机
- 适用场景:对滤饼含水率要求不高、物料较易脱水的场景,如污水处理、简单污泥处理、食品加工(果汁澄清)等。
- 优势: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操作难度小。
- 隔膜压滤机
- 适用场景:需要低含水率滤饼的场景,如环保危废处理、陶瓷原料过滤、煤炭洗选、制药(高纯度滤液)、食品(菌落控制)等。
- 优势:通过二次压榨显著降低滤饼含水率,减少后续干燥工艺,长期经济效益突出。
5. 维护与成本
- 维护复杂性
- 厢式压滤机: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主要需定期更换滤布。
- 隔膜压滤机:因隔膜系统复杂,需定期检查隔膜密封性及膨胀性能,维护成本较高。
- 运行成本
- 厢式压滤机:能耗低,但人工成本较高(处理周期长)。
- 隔膜压滤机:初期投资高,但通过减少干燥工艺、降低滤饼处置成本,长期收益可抵消维护费用。
6. 其他差异
- 过滤腔形成
- 厢式压滤机由两块实心滤板组合形成过滤室。
- 隔膜压滤机由实心滤板与空心滤板交替排列形成滤室。
- 滤饼洗涤
- 隔膜压滤机在洗涤过程中,隔膜可填充滤饼收缩空间,避免裂缝产生,提高洗涤效率。
结论
隔膜压滤机通过二次压榨技术显著提升了脱水效率,适用于对滤饼含水率要求严苛的场景,尽管维护成本较高,但其长期经济效益突出。厢式压滤机则以低成本、易维护为优势,适用于常规脱水需求。两者在结构、原理及性能上的差异决定了其适用领域的不同。